上篇  下篇

药山惟俨禅师

药山惟俨禅师,在禅宗史上与百丈怀海齐名,是中国禅宗走向繁荣的关键性大宗师之一。药山惟俨禅师秉承石头希迁禅师禅风,从他座下衍出的曹洞宗,家风绵密严谨,功厚悟深、默照敲唱、理事回互,延续了中国禅宗的血脉,使之千年不绝,日久弥新。

药山惟俨禅师

     
     药山惟俨禅师,在禅宗史上与百丈怀海齐名,是中国禅宗走向繁荣的关键性大宗师之一。百丈怀海禅师继承了马祖大师选佛场的轰轰烈烈,大开大阖,大机大用,他的子孙进而肇建了全机大用、棒喝交施、势如山崩、机若电卷的临济宗。药山惟俨禅师秉承石头希迁禅师大思想家的思辨色彩,深沉孤傲、玄奥莫测,因此,从他座下衍出的曹洞宗,家风绵密严谨,功厚悟深、默照敲唱、理事回互。正是临济、曹洞等宗派,延续了中国禅宗的血脉,使之千年不绝,日久弥新。
    惟俨禅师,俗姓韩,祖籍山西绛州(今绛县),唐玄宗天宝年间(745年)生于南康信丰县(今江西赣州),十七岁时到岭南潮阳(今广东)礼西山慧照禅师出家。二十三岁时,他与同参好友大颠禅师结伴北上,跋山涉水,越过乱石穿空、险峰林立的大庾岭,来到南岳衡山,纳具足戒于希操律师处。禅师博通经论,严持戒律,然不以为足。初谒石头希迁禅师,求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要。希迁禅师向他指示禅机,懵然不能答。再参马祖道一,于言下契悟,在彼侍奉三年。后回希迁禅师座下,承受宗旨,深炼禅心。然后云游四方,重走马祖、石头曾经走过的路,陟罗浮(位于广东,为道教名山),涉清凉(五台山),历三峡,游九江。他南北横跨大半个中国的游历,多元文化的滋养,煅造成纳百川的胸怀与博采众长的禅风。
     唐贞元初年(785),惟俨禅师游至澧州药山憩息。当时药山雄踞洞庭湖畔、澧水江滨,澧水入洞庭湖的汇口就紧邻药山,即今安乡县安丰乡境内,真是湖光山色,如临仙境。山麓芍药丛生,红白紫色相间,如牡丹妆点;山上古木参天,枝繁叶茂,苍翠一片。建于唐初的慈云寺立于青松翠柏的簇拥之中。惟俨禅师目睹这洞天福地的景象,喟然叹曰:“吾生寄世若萍蓬耳,又何效其飘转耶!”他想起了马祖的教诲“未有常行而不住”的嘱咐,于是驻锡下来,广接学人,传授禅法。惟俨大师弟子有船子德诚、道吾宗智、云岩昙晟、椑树慧省、鄂州百颜、泾原光宓、宣州落霞、药山夔、澧州高沙弥等,其中以云岩、道吾法系较为荣盛。药山法系经云岩昙晟再传至洞山良价,创曹洞宗。
    惟俨禅师在药山弘法达四十多年。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禅师知将顺世,对众徒说:“乘邮而行,及暮而息,未有久行而不息者,我至所指矣,吾将有以息矣!”一个人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规律,佛教称之为“无常”,这是人力所无法抗拒的。惟俨禅师是达智大哲,当然明白这一点,视死如归。《景德传灯录》记载了惟俨禅师圆寂时的情景:临顺世,师大喊:“法堂要倒了!法堂要倒了!”众僧人赶快搬来长长的条木来顶撑法堂屋顶。惟俨大师摆手说:“你们不明白我的意思。”说罢安然而逝。
    惟俨禅师从唐代宗广德元提(763)受戒算起,到唐文宗太和元年(827)十二月初六圆寂,正如《祖堂集》记载的“僧腊六十五”。唐文宗赐其谥号“弘道大师”,于药山寺的寺院东隅修“化城塔”瘗葬,唐伸撰写碑铭。清雍正十二年(1734),清世宗封“达宗弘道禅师”,遣师致祭。

上篇  下篇

版权所有:中国湖南药山寺 感恩尊重知识产权
China Hunan YaoshanTemple Thanksgiving and respect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