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药山考丛惟俨研究药山惟俨禅师生卒年考(5)

上篇  下篇

药山惟俨禅师生卒年考(5)

作者:朱湘泉

   
我在“药山惟俨禅师塔铭并序”及“几点说明”中也沿用唐伸之说。 定药山惟俨禅师生于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圆寂于唐太和二年(公 元828年)。为什么要这样定呢前面我已罗列了许多历史资料,也曾 讲过一个原因,即唐伸的碑铭在写作时间上最接近大师圆寂之时,其置 信度是最大的,也就是最可信的。现在能见到的最早收录了该文的文集 是《唐文粹》。该文集为北宋初期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中 举,后官至两浙转运使的姚钅玄编辑,与《宋高僧传》、 《景德传灯录》几乎同时成书,但编纂目的各不相同。《宋高僧传》的编者赞宁可能看到过 唐伸的碑铭,因此在他为惟俨禅师立传时,认同了惟俨禅师圆寂于太和 二年,但却没有认同惟俨禅师度过了八十四个春秋。 
   
另外从《祖堂集》所载药山惟俨禅师及其弟子的传记也可证实惟俨 禅师应圆寂于太和二年而不是太和八年。《祖堂集》卷五载文: 
 
“华亭和尚嗣药山,在苏州,师讳德诚,未详姓,莫测始终。师昔与云岩、道吾 三人并契药山秘旨。药山去世后,三人同议,持少多种量、家具,拟隐 于澧源深邃绝人烟处,避世养道过生。三人议毕,即俟晨去。三人之中, 花亭处长,道吾居末。至中夜,道吾具三衣,白二师兄曰:‘向来所议, 于我三人,甚适本志,然莫埋没石头宗枝也无’花亭曰:‘因什么得埋 没’师云:‘师弟元来有这个身心。若然者,不用入山,各自分去。然 虽如此,有事嘱于师弟。专甲从分襟之后,去苏州花亭县,讨小船子水 面上游戏,于中若有灵利者,教他来专甲处。’道吾曰:‘依兄尊旨。’从 此三人各自分去。道吾出世数年,并不见灵利者。 
 
后来在天门道吾寻得夹山善会禅师,指点他投师华亭成为华亭法嗣,创石门夹山善会 道场,千百年来兴盛不衰,代有高僧,享誉古今中外,当是后话。同是 《祖堂集》卷五载文:
  • 上一页
  • 下一页
  • 上篇  下篇

    版权所有:中国湖南药山寺 感恩尊重知识产权
    China Hunan YaoshanTemple Thanksgiving and respect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