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药山考丛惟俨研究药山惟俨禅师生卒年考(2)

上篇  下篇

药山惟俨禅师生卒年考(2)

作者:朱湘泉

“药山和尚嗣石头,在朗州,师讳惟俨,姓韩,绛 州人也,后徙南康,年十七事潮州西山慧照禅师,大历八年受戒于衡岳 希操律师。……师大和八年甲寅岁十一月六日告众曰:‘法堂倒也,法堂 倒也。’众人不测,遂把物撑之,师拍手大笑曰:‘汝不会我意。’师遂告 寂,春秋八十四,僧夏六十五,敕谥弘道大师,化城之塔。” 
 
该文讲药山惟俨禅师圆寂于大和八年(公元834年)寿八十四。《祖堂集》这本书 产生在战乱之世,资料信息受阻,有许多禅师的资料编者都没有直接见 到,故对许多禅师都讲“未睹行状,不决化缘”,或“未睹实录,不决终 始。”《祖堂集》初刊后不久国内印本即因战乱而散佚,今本皆从朝鲜 伽耶山海印寺重刻本影印复制。此书是现存最古的灯录著作,有很高的 学术价值,但有些地方行文粗糙,存在一定的错误。 
   
北宋左街天寿寺僧录赞宁禅师编撰的《大宋高僧传》又名《宋高僧 传》。该书成于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在该书卷十七护法篇第五中有 “唐朗州药山惟俨传”,传中写道: 
 
“释惟俨,俗姓寒,绛县人也,童龀慷恺,敏俊逸群。年十七,从南康事潮阳西山惠照禅师 。大历八年纳戒于衡岳寺希操律师所。……以大和二年,将欲终,告众曰:‘法堂即颓矣 ,’皆不喻旨,率人以长木而枝柱之,俨抚掌大笑云:‘都未晓吾意。’合掌而寂,春秋七 十云。” 
 
该书于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奉敕开始撰写, 当时赞宁禅师任僧录,掌握的资料是很多的,著述也丰,该书纵贯唐代 绝大部分年代,将其间的主要僧人尽行收入立传,其史学价值无与伦比, 但由于当时社会条件限制,仍有不足之处,如传中很多人物缺少生卒年 和寿龄;如有的记载失误。对于药山惟俨禅师,他订卒年为大和二年, 显然是从唐伸之说。但订药山惟俨禅师春秋七十似无根据。    与《宋高僧传》大约同时成书的还有《景德传灯录》,该书为苏州 承天永安道原禅师撰写,成书于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他是青 原下第十世法眼宗禅师,在该书第十四卷“澧州药山惟俨禅师”文中写道: 
  • 上一页
  • 下一页
  • 上篇  下篇

    版权所有:中国湖南药山寺 感恩尊重知识产权
    China Hunan YaoshanTemple Thanksgiving and respect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