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师开示明影法师:四缘中的因果智慧

上篇  下篇

明影法师:四缘中的因果智慧

2025 年 09 月 27 日

 


四缘是一切有为法藉以生起的四类条件,即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与增上缘

 

这是玄奘大师的翻译,鸠摩罗什大师译作“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中论》里讲:“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也就是说,一切因果都可以用四缘来解释,都涵盖其中。

 

1.因缘

 

指生起某一现象的主要条件。比如,对于这个竹垫来说,竹子就是它的主要条件之一,还包括编制竹垫的人工、工具、工艺等主要条件。

 

“因”与“缘”之间,有同有不同。同者,因即缘,缘即因。例如“四缘生诸法”中,缘与因就是划等号的。不同者,主要条件是因,次要条件为缘。我们还以竹垫为例,厂房是“缘”,即次要条件。除了最主要条件之外的,都可以归为“缘”。所以,因和缘是否表示同一内涵,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看。

 

2.等无间缘(次第缘)

 

指前念为后念生起的原因。由于前念灭时,能使后念得以产生,因此前念为后念之缘。凡夫的妄想分别心前后相续,念念无有间断,中间亦无间隔。前一念是凡夫心,现前一念是凡夫心,只要不觉悟,下一念还是凡夫心。只有证入阿罗汉圣果的最后一刹那,凡夫心停止,圣贤心从此开启。在这之前,凡夫心从未间断。

 

这一点很重要,关乎很多法义。现在很多人就是由于不深入研究经论,而是根据自己粗浅的经验,来解释微妙的生命智慧,以致得出很多错误的说法。比如,有人说:前一念已过后一念未至,中间这段就是真心,只是保持不住,所以我们不是佛。有人则声称:我们也是佛,只是临时的佛,不是全职的佛。有人因此断言:开悟很容易。这些都是非常违背常识的结论,很容易误导学人。

 

事实上,我们以无明为根基的妄念心不可能有空隙间断,这非常复杂,所以才叫等无间缘。经典里把阿赖耶识的妄念生灭心称为瀑流,“一切种子如瀑流”。妄念心生灭起伏、粗细变化永不停息,前后没有真正的间隔。

 

在心与心所相续不断的状态中,前后二念的所属种类往往是相互关联的,且前后之体等同,故称为“等”。

 

当“心”和“心所”放在一起说的时候,“心”指心王,即八识——眼、耳、鼻、舌、身、意识,及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刹那生起刹那灭去的那类最微细、最活跃的心识。“心所”,则是指与心王相伴而起的贪、嗔、痴等烦恼情绪活动。

 

在心王与心所相续的状态中,前后二念所属的种类是相互关联的,但并非前一念是善念后一念仍是善念。前念善,后念恶,这在生活中很常见。作为欲界的众生,我们从出生到去世,都以我执为中心,以自我意识、贪嗔痴烦恼为主体内容的无明分别状态,这一心理念念没有变化,所以才有人生几十年非常坚固的我执和烦恼。这种妄念状态的稳定相续就被称作“等无间缘”。

 

前念引导后念,其间相续无有障碍,故称“无间”。前念心导引后念心产生,因此又称“次第缘”。

 

这是就总体而言,而不是指特殊的心念。前一念感恩、后一念轻慢,这种现象虽然时有发生,但是作为凡夫的总体状态是很稳定的。问题就在这里,因为太过稳定,所以把它打破并不容易。修行要“断相续心,发菩提心”,即是切断等无间缘的相续心,令念念相续的妄想停下来,进而发起菩提心。

 

3.所缘缘

 

指诸心、心所相对的境界。能思虑的心念必须依托外境才能生起思虑。外境是所缘,为所起的“心”作“缘”,故称为所缘缘。这是玄奘大师的译法,鸠摩罗什大师译作“缘缘”。

 

如果没有对境,五根便不会生起相应的心理活动,且五根能够不交杂,各有其主,各有其领域。比如,见色生眼识,闻声生耳识,是有分野的。心所缘之境,以外境六尘为主,有时也会缘心法。完全孤立的心念是不会生起的,必然有对境,都是因缘所生。

 

4.增上缘

 

指任何一个事物对于其他一切事物的影响与作用,也即一个具体事物与亲因缘之外的一切事物的关系。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能促成其他事物生起的条件,称为“与力增上缘”。如对于种子来说,阳光、空气、雨水、肥料等有增上之作用。

 

就具体事物而言,其他一切事物都可以作为它的增上缘。同时,除自身之外,这一事物也可以成为其他一切事物的增上缘。增上缘与因缘的关系是,因缘是直接的、主要的,增上缘是这之外的辅助条件。

 

另一类增上缘,是指不障碍其他事物生起的条件,称为“不障增上缘”。

 

比如空间,空间本身不会障碍种子发芽。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没有来破坏种芽的兔子等,就都是种芽生长的增上缘。因此,一切事物都具有增上缘的功能,唯独不能作为自身之增上缘。广义来说,任何事物,除了自身的亲因缘之外,万事万物都可以看作增上缘。

 

事实上,四缘并非单独存在的四个方面,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叠和融摄。比如心所对的是所缘缘,这些同时也都包含在了增上缘里面。大家要知道,佛法智慧的重点在于明了道理,而不拘泥于名词概念的严格界限。

 

心的现象之生起须具足四缘,物的现象之生起只需要因缘与增上缘,因为等无间缘和所缘缘主要讲的是心法。

 

如果对四缘的关系进行梳理,大约可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的、亲的因生果关系,此即因缘;二是间接的、疏的因生果关系,包括等无间缘、所缘缘和增上缘。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来看,等无间缘属时间的因果,所缘缘属空间的因果,因缘及增上缘则通于时间与空间的因果。

 

学习四缘,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

 

有时,如果增上缘的力量足够强大,就能对结果产生直接影响。以求职为例,假如求职者前来亲戚的公司应聘,自然能够轻松被录取。笔试、面试、履历等是求职者的亲因缘,但此处体现了增上缘的助力作用。再比如“富二代”,一出生便拥有亿万家财,这是由于过去生的因缘感得今生的增上缘。由此可见,因缘和增上缘并非截然分开,也可以互相转化。

 

增上缘中还包括“不障碍”的助缘。因此,为人处世、成就事业,一定要广结善缘,待人谦和,不轻易与人结怨。有些人也许不能直接帮忙,但不人为设置障碍,就如同在帮助自己实现目标。古人讲:“和气生财。”尊重一切人,障碍事业进步的因缘就会减少。

 

有些人事业发达,但与亲友关系疏远。即便这些亲友对自己的成长没有起到直接作用,当关系不善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心理压力,甚至引发家庭矛盾。这也属于增上缘的范畴。假如能对亲友多关怀、多帮助,如经典所云“亲其亲”“帮助众亲眷”,生活自然和乐,事业发展也能少些障碍。

◎ 根据2020年明影法师讲《因果法则》整理,题目为编者所加。

 

上篇  下篇

版权所有:中国湖南药山寺 感恩尊重知识产权
China Hunan YaoshanTemple Thanksgiving and respect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