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了解了真心与妄心的内涵,我们进一步探讨如何建立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追求。
虽然我们本有真心,但是因为被无明覆盖着,使得妄心成为我们生活的现实,整天处于躁动、无常、苦恼之中。由于妄心背后有真心,因此不可能“人死如灯灭”,一切生命都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死亡。所以,我们就必然会不断地死、不断地生,生死轮回,永不停息。认清这一真相,我们就要想办法从这种充满问题和苦恼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追求智慧与慈悲的真心境界。怎么才能实现妄心的转化呢?只有佛法智慧才能解决这一旷古难题。佛法的修行就是要转妄心为真心,转生死为解脱,转束缚为自在、自由,这就是人生的根本价值之所在。
自出生那一刻起,这个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我是谁?心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净化心灵?如何打开此心深蕴的无限智能?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天然课题,也是此生最重要的使命。人生在世,首要任务不是一定要成为他人眼中认可的人,而是解决好自己最重要的问题。如果能够运用佛法智慧,努力追求生命的整体改造,就意味着正在实现人生最宝贵的根本价值。以此为基础,便能为社会做出卓越的贡献。因此,我们要建立这样的追求:通过修行,研究妄心,转变妄心,启发真心。
人生目标明确之后,我们该从哪里着手呢?从健康人格着手。修行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都要切实担负起来,也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具体来说,最要体现奉献精神的地方就是家庭,其次是自己服务的团体、社区,由近及远,培养奉献精神。同时,放下一切外在的得失是非,在充满苦恼的人生中努力创造价值和幸福。就像苏东坡,六十岁时被贬到海南,依然云淡风轻、自在快乐。这正是具备了健康人格、君子人格的生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