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下篇
试探药山的风水
作者:王 泸
风光秀丽的津市棠华乡,有一座奇拔隽秀,雄丽多姿的高山。翠绿的的山峦静穆的躺在蓝天白云之下,主峰恰似真武仙翁牵红牛卧波,壮观之极。缥缈的白云徐徐舒卷,给山峰披上素丽的盛装,这座峭拔宏伟的大山因山顶常有白云缭绕而得名白云山。禅宗青原系僧人,曹洞宗之师祖惟俨大师于唐贞元初年来此山东坡整修扩建慈云寺,因山坡芍药灿如云锦,民间又俗称药山,与白云山成一整体,并将慈云寺称作药山寺。中国禅宗史上的重量级人物惟俨大师为何来到药山建寺修禅呢?笔者想从中国传统风水学的角度作一些探究。
惟俨少小勤读经书,四方求佛,曾投石头希迁禅师,但希迁认为他“缘不在此”,惟俨又投江西马祖大师三年,后又回希迁禅师门下,学禅之心更加强烈,决定重走马祖、希迁的禅学之路。唐贞元初,云游四方的惟俨来到澧州古道旁(明洪武年此地为清华驿)歇息,忽然发现此处雄踞一座奇山,见山峦苍雄,层岩叠嶂,山林峻秀,古松蔽日,山坡坦荡,野花绚丽,岫洞兀立,流水潺潺,似仙境一般,不由心中一动,此山正是他振兴禅风的好去处呀。
笔者试想,惟俨创立了禅宗五宗之一的曹洞宗,必是一位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大学者,对中国的传统易学风水文化不可能不知。古老的易学在西周时就提出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思想。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天地万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天时、地利、人和等一系列的思想理念。惟俨所在的唐代,是中国佛教比较兴旺的朝代之一,出现了三个崇佛高潮,此乃天时。特别是代宗、德宗时期,大唐子民众心向佛,以至后来药山寺出现“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的景象,此乃人和。那么药山得天独厚的山川地势便是地利了。山川地势风水学不能武断的说成迷信,中国的风水学早在先秦就有了。《尚书·召诏序》云:“成王在丰,欲宅邑,便召公先相宅”。《孝经丧亲》云:“卜其宅兆而措之”,就是占卜方式择定地点。风水学到了隋唐相当盛行,出了一批名师,《诸杂推五姓阴阳宅图经》就是提倡建筑物向阳,居高,邻水等原则的古籍。因此,风水学是一种传统文化观,具有广泛的民俗基础,趋吉避凶术数,及环境与人的科学。当代学者更把风水学看成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环境景观学,自然生态建筑学,及地球磁场方位等综合性的科学。
传统风水学一般认为建筑物(包括皇宫、王府、寺观等)选址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溪池谓之朱雀,后有山峦谓之玄武。先看看咱们的药山寺,还是符合中国建筑传统的风水理念。
望寺左,石尖山九孔泉眼悬瀑流泻,似数十幅冰绡在空中抖舞,飞溅的流水如千万颗珍珠漫天飘洒,十分壮观。此流水可谓之青龙,且有九条,九数字为阳数之最,象征着天长地久。青龙乃祥瑞之物,《宋书》载:“周公旦与成王观於河洛,青龙临壇,衔玄甲之图”,便是如此。
观寺右,有澧州古驿道长白如线,可谓之白虎。白虎亦为吉祥之兽,《淮南子》载:“西方金也,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又有七宿之星谓之白虎星。
顾寺前,一股清莹晶亮溪泉汩汩流过,曰西流溪,从虎山口汇入道河,可谓之朱雀。朱雀亦为吉祥之鸟,《礼》载:“季春之月,昏七星中”,乃南方朱雀七宿之一,谓之朱雀星。
眺寺后,白云山巍然矗立,奇峰耸拔,松涛阵阵,气象森峻,见一轮旭日现于峰顶,霞光飞跃,一片彩云绵延开去,织成一张浩大的金毯,层崖竟秀,深壑回萦,石壁挺拔,怪松覆壁,蒸腾的瑞光与山下寺庙高僧佛顶的“圆光”交相辉映,光彩夺目,可谓之玄武。玄武乃青玄武略的简称。《楚辞·远游》中有“召玄武而奔属”之句,相传为五帝之一的颛顼帝的坐骑,乃澧水中下游乡民敬奉的驱妖避邪的傩神,均有吉祥避凶之意。这只是从寺庙选址的角度泛泛而谈,如果从中国传统风水学的流派其形势派,形象派,形法派来探究,便可知药山风水的一些奥妙。
其一,形势派。
此派偏重山川地理形势,主要是以龙、砂、水、明堂等来论吉凶。龙指龙脉,风水中所指的龙脉是比喻山脉走向的通畅或不通畅,然后测出吉凶祸福。把药山放在湖湘大版图上,可见武陵山脉绵延向东,北、中、南三支余脉没入洞庭湖平原,中部山脉绵亘数百里直接药山,贯连不断。碧绿的沅澧二水向东奔流,左抱洞庭之险,右扼五溪之要,按易学五行五方之说,西方属金,东方属木,金为武,木为文;西边武陵山脉史称“川黔咽喉”,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此乃武也。而药山寺踞东,终日颂经习文,此乃文也,预兆龙脉走向气脉通畅,随缘随意,祥云朗照,时运通达。
砂指寺庙周围的山峦,山岗。砂的原意是利用砂盘,演练方位,后作趋吉避凶之物。离建筑物远一点为“朝砂”,左为“龙砂”,右为“虎砂”。药山寺对面群山环抱,有鳌山,梁山,太阳山等雄峙,此为“朝砂”,指群山朝拜。寺左有白云山矗立,龙脉推衍,为“龙砂”,指青龙。寺右虎山雄卧,为“虎砂”,指白虎,乃左青龙,右白虎,如此地势正是中国风水学形势派的最佳福地,上苍庇佑,龙虎拥簇,何愁不出高人矣!
水是指寺庙四周的水潭、山泉、水井等。药山寺周围众多山峦遍布,大小山塘水潭十多个,形成天然水库。比较大的有东冲水库,长堰水库,古堰水库,南山水库等,还有白龙泉,螺丝井等相映成趣。这些星罗棋布的水塘水库倒映出重叠山峰,影影绰绰,水光山色,亦幻亦真。这些水塘又名阳水,五行中水生木,树木繁翳,预示生机旺盛。
明堂,古代君王理政听事,百官朝拜之堂曰明堂。风水学中,阳宅也讲明堂,明堂指人们居住的空间。药山寺周围有一平坦无砥的斜坡,此为内明堂。山前有庞大的平川曰钱家坪,为外明堂。唐代建寺从山门到前殿关公殿约有几十丈之遥,每晚黄昏时,住持都让小和尚骑马关山门,达到了居住空间与山水自然生态的完美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蕴含易学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其二 形象派
此派是风水中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是把山川地势、水、气、云等看成某种象形的物体,包括动物、人物或精神等,进行推测演算,探测其中玄机。药山奇异的四十八景符合形象派的风水理念。药山奇峦交叠,怪石磋峨,石崖突兀,嶙峋壁立,衍生出许多状物奇景。如白云山、骑龙峰、蛇迹山、挂蟒山、狮子脑、二圣岩、月亮山、兔儿山、将军山、笔架山、红岩寨、穿山岭、映月岭、月亮岩、风车口、猫儿山、二龙戏珠、玉兔望月、三井映月等等,显得一派勃勃生机。试举几例探究之:
白云山山顶白云缭绕,与药山成一整体。江南的许多名山都有白云缭绕,却叫衡山、九嶷山、庐山等等,偏不叫白云山。唯有津市棠华乡的这座与药山成一整体的山叫白云山,这就是禅机所在。惟俨幽居药山寺修行,每天抬头看见的就是山顶的白云,有徐徐舒卷的白云,悠然飘浮的白云,似霓裳袅然,美不胜收。白云深藏禅机,惟俨自有禅悟。惟俨出家后曾投石头希迁禅师,问佛法本真,希迁禅师曰“不得、不知”。又问:“向上更有转处否?”希迁答:“心空不碍白云飞”。此禅机在于可无限开拓,运用自如。六祖慧能云:“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惟俨所悟白云自性乃是水气,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白云,再落下为雨,其本性不变,就是“自性生万法”。
朗州刺史李翱是大文豪韩愈的学生,韩愈是尊儒反佛的,李翱追随韩愈,曾是排斥佛教的得力助手。自任朗州刺史后,慕药山惟俨禅师之名并受其影响,开始重视探索“道”、“道统”的问题。当李翱来到药山问道,见惟俨劈头就问:“何谓道耶?”就是探询佛教对道的见解。惟俨运用禅宗接引学人惯用的隐喻方法,用手指上下,曰:“云在青天水在瓶。”此句的禅要,并非此时偶得,以前投石头禅师时就有所悟。此时此地,白云山顶飘浮的白云,悟入机境,成了石头禅师的“心空不碍白云飞”,成了惟俨禅师的“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毕竟是大学者,立即明白此句的禅要;惟俨用手指上,是山顶飘的白云,指下是法案上的净瓶。而道是不可正面表述的,但它真实自然,像白云山顶的云,在青天飘荡,潇洒自如,十分惬意,这就是本性,“明心见性”。虽然法案上净瓶狭小,但水可随物赋形,不去抱怨,保持内心的平静,淡定自如,安详自若,这是佛家多么高深的境界呀!李翱很快呈偈一首,诗中的意思是我来问道,没有多余的话,这云在上,水在下,云的动,水的静,一上一下,一动一静,全是高深的旨理呀!真乃大彻大悟。这里,药山的白云呈现出自性,本色,飘逸,淡定的神韵,象形,成了惟俨的禅机。这就是形象派风水的象形,揭示出一些趣理,自然的云水,成了大师们的禅学旨理。云水又是理气派风水五术的概念,包括河图,洛书,星象,奇门五术之说,如此高深莫测,都在禅宗大师们掌控之中,似乎都是佛祖在药山安排好了的,形象派风水就是这样奇妙!李翱是佛家弟子,曾反对佛教,奉行儒家道统,修身自省。当他接触了惟俨的禅学,立即被吸引,十分认同“佛法本无玄妙,只要汝诸人各各知道眼横鼻直便休”的道理,对佛教徒之心离欲,不为外物侵乱之道十分赞许,此道与儒家修身之道十分相同,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苟志于仁矣”,等。如此,李翱用禅学心性,结合儒学《中庸》学说,著《复性书》;《宋高僧传》载:“明佛理不引佛书,援证而征取《易》、《礼》而止。”开宋明理学引禅入儒之先声,在中国哲学史上传为千古佳话。
将军山前面有三座高峰,王帽尖、孤峰岭、兄弟峰,山势崔嵬,奇峰突兀,状似笔架,人们称为笔架山。世代居住的山民因此地出了一些文人学士,便有俚语流传:“要做天下第一美事莫如读书,要做读书人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学道”。当地山民的俚语多么希望药山出一位读书人中学道的第一等高人。
笔架乃文人学士读书写文章搁笔的器具,如笔架似山,那将是像山一样高大的学道之人,而药山恰恰就等到了惟俨这么一位读书人中学道的像山一样高大的第一等高人呀!形象派风水理念竟与惟俨的禅机如此相符。
惟俨唐天宝四年(745)生于南康,从小刻苦攻读经书,穷究学问,聪颖过人,勤于思索,时常“独坐如思如念”。十七岁离开家乡,曾赴潮阳西山,与释宝通一同拜在慧照禅师门下学道。二十八岁纳戒于衡岳寺希操律师,博通经论,严持戒律。惟俨不安于一般学道,求禅心切,自汉曰:“大丈夫当离法自净,谁能屑屑细行于布巾耶!”于是又赴南岳参谒石头希迁,又去江西马祖禅师处受法,后又离开南岳云游四方,来至药山创药山寺弘法四十年之久,孤灯禅影,抄写经文,振兴禅风,传授禅法,终成南禅一代宗师。冥冥中,“读书人中学道的第一等高人”就是惟俨,药山和笔架山就成了惟俨禅师最后的归宿。《五灯会元》载:“太和八年十一月六日临顺世,叫曰‘法堂倒,法堂倒’,众皆持柱撑之,师举手曰‘子不会我意’,乃告寂,弟子奉全身塔于院东隅”。
二圣岩居狮子脑东南处,相传关公、周仓二人在此岩歇息一霄而得名。此岩平整光滑,似一石床。关公是中华子民家喻户晓的历史真实人物,历代帝都有所加封,一直到清代加封宣德关圣大帝,成为华夏人一代忠义之楷模。唐代是中国佛教盛行的朝代之一,寺庙一般都设有斋会,由高僧宣讲经文。钱易《南部新书》载:“长安戏场多集于慈恩,小者在青龙,其次在荐福、永寿”等寺院,而且由讲经延伸到讲唱变文(历史故事)。从敦煌石窟中发现的隋唐变文就有“伍子胥”、“目莲救母”、“三国关羽”等故事文本,流传全国。惟俨幽居药山,常惬野情,想必从二圣岩前经过,称颂关公忠心执着,始终如一的精神品质,而惟俨的禅学修行不正是如此吗?唐伸《惟俨大师碑铭》载:“……珍羞百品,鲜果骈罗,未尝易其食;冬裘重袄,暑服轻疏,未尝易其衣……”就是如此。白云山、笔架山、二圣岩等等药山奇景之象形,皆预兆此地会出一位悟道高僧,思想大师矣!三国魏人,著名学者王弼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这就是中国文化。中国传统风水学形象派的理念,正是如此。
其三,形法派
此派是指在形象派的基础上展开的“峦头”中的一些基本法则,主要是形象与阳宅配合的法则,有五行、五方、五音、五色之法等等。形法派风水的法则属于神秘文化,掌握法则的风水先生必须有很高的学养,及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目前为止,学界还是认为形法派属唯心主义的东西,这不奇怪。人类发展到今天,对宇宙、天体、物质包括自身等还远远认识不够。当代世界上最大的集团之一“亚洲商联”创始人,著名学者石峻峰(台湾人),著有《信息时代的商业“谬论”》一书,有句名言耐人寻味:“信息高速公路上错比不错还对”,这就是一种哲理的思辨,当前对地球人类发展中的各种事物都不能用简单的对与错来界定。用这个观点,就可以对风水中的形法派进行一些大胆的探究。
中国传统文化中,“五”是个特殊的数字,天数“九”最大,地数“五”至尊,易学文化中的“五行论”,将世界万物分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与五方、五色等存在神秘的对应关系。如东方为青色,为木,象征东方太嗥,他由手持圆规掌管春天的木神辅佐。南方为红色,为火,象征南方炎帝,他由手持秤杆掌管夏天的火神辅佐。西方为白色,为金,象征西方少昊,他由手持曲尺掌管秋天的金神辅佐。北方为黑色,为水,象征北方颛顼,他由手持秤锤掌管冬天的水神辅佐。中为黄色,为土,居中的黄帝统治天下,九五至尊,他由手拿绳子掌管四方的土神辅佐。按形法派风水的“五方”之法,东南西北中的中最为尊贵,五行中为土,为黄色。土,可为国土,江山社稷,国土是黄色,中华子民的体肤也是黄色,中华民族的始祖又是黄帝,历代君王的服饰、用具又多是黄色,都城又居国土之中,方显尊贵。那么,我们看看药山的地理方位,药山在唐代的地理位置正处在澧州与朗州的中心,踞澧州九十里,踞朗州也是九十里,中间一条古驿道穿过。虽然明洪武年官府才设兰江驿、清华驿、大龙驿,但至少可说明明代之前的唐代,此地也是一条古官道对冲。这样的地理位置,非常符合中国传统风水学形法派“一箭穿心”之法则。 药山与澧州、朗州相踞精确到各九十里,正居中心;中,又是君王居住之地,显得如此尊贵,是巧合吗?如不是巧合,那就是天意,是西天佛祖早就给惟俨安排好了的一座如此尊贵的修禅仙山。这样的好风水,何愁不出高人矣!
按形法派风水“五色”之法,亦乃奇妙无穷!药山地处棠华,据药山土生土长的老学究,今已八十六岁的邓学初老先生考究,棠华芳名源自“棠棣之华”。棠棣又名唐棣,是中华几千年的一种珍贵的古树。《诗经·、小雅》载有“堂棣之华”的诗句,棠华的芳名亦源自唐家铺,可分析此地在几千年前长有唐棣(棠棣)树。“堂棣之华”,华就是花,棠棣开有一种清雅素丽的白色花。五行相生相克,中部为土,土生金,金为白色,中部之土生白花,白花为棠棣之花,此乃土生金为棠华也。可中部之土土克水,但水生木,木在东方,东方为青色。药山居其棠华之福地,东方濒临浩荡西湖为青色,青青湖水,巍巍药山,湖光山色,相互映衬,相互配合,如此好的风水,又何愁不出高人矣!
形法派还有“五音”之法。五音是宫、商、角、徵、羽。五音源于黄帝使伶伦取竹于幽谷生而空窍厚薄均者,断而吹之,为黄钟之宫。五音起于竹,古称丝竹之音。药山前西边一片原始森林中,有一当地山民称为风车口的地方,每当风起,便传出清亮悦耳的丝竹之音,令人惊奇不已,拍手叫绝。笔者曾在向导带领下见到这神奇之处。风车口是一条狭长的幽谷,千米之长,仙雾缭绕,紫气氲氤,幽篁葱翠茂密,似一条波涛起伏的竹河。狭谷口状一架风车,呼呼往竹河灌风,万杆修竹相互碰撞,发出清虚空灵,叮当悦耳,妙不可言的梵琴佛乐之声。大竹碰击是法鼓咚咚,小竹相交是木鱼沉沉,粗竹相撞是引磬当当,细竹挤攘是铜铃叮叮,空竹抖动是法钟悠悠,竹叶摇曳是大铙沙沙。这八面来的南禅之风不正是高僧们的唱经之声吗!唱的是《金刚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五灯会元》载,惟俨夜登孤峰,山中昏暗,他感到无须遮眼,内心清静,忽然云开雾散,一轮明月升空,惟俨不由心情大振。这里,史籍上没有载惟俨听到音乐,但药山狭谷幽篁发出的奇妙音乐,恰似西天传来的梵琴天籁之音,想必对惟俨大有触动。此刻,惟俨眼观夜空朗月明亮,耳闻风车口似有佛音铮亮,心潮涌动,按捺不住,独踞山巅,面对莽莽世尘,畅怀长啸一声,震得群峰回荡,声传百里,这是发自物我皆忘的赏心之啸,也是大师一生功德圆满的会心大笑。药山狭谷幽篁发出的奇妙音乐与惟俨登顶的长啸之声,似乎在诠释形法派风水某些相配合的法则。
药山的好风水还可从中唐几位诗人、官吏的诗句去了解。一位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朗州剌史李翱。李翱不仅是诗人,还是著名哲学家,曾反对佛教。李翱与惟俨大师交往后,受其影响,从反佛教引为“居士”,竟成为惟俨的法嗣弟子。李翱与惟俨大师的交往在中国哲学史上开启新页,同时,李翱也更加了解惟俨的喜好、脾性、习气,所以,李翱在惟俨登峰长啸后,有感吟诗的首句中写道:“选得幽居惬野情”,其中,“选得”二字说明李翱可能知道惟俨在云游罗浮(广东道教名山),清凉(五台山),历三峡,九江等等名胜之地后,想选一个好地方建寺修禅,但都不太满意。最后终于“选得”药山“幽居”,正是看中了药山如此好的风水,喟然叹曰:“吾生寄世若萍蓬耳,又何其飘转耶!”你看这满山奇景,处处风水,处处禅机,十分“惬野情”,这十分惬意的“野情”,正是山中的四十八景,景中有情,情中有趣,趣中有禅呀!因此,李翱又写道:“终年无送亦无迎。”惟俨面对如此惬意的“野情”,完全沉溺之中,隐居起来,摆脱了那些庸俗的与世俗之辈的迎送,潜心修禅。唐伸《惟俨大师碑铭》有记载:“……华室净深,香榻严洁,未尝易其处;麋鹿环绕,猛兽伏前,未尝易其观……”。说的就是惟俨睡的床虽然很简陋,甚至有猛兽侵扰,从来都没有影响他禅定精进。
与惟俨交往的有李翱,有相国崔群,常侍温造曾到药山访禅问道。还有一位诗人殷尧藩,在《赠惟俨》诗中写道:“谈禅早读灯无尽,护法重编论有神”。也是赞美惟俨焚膏继晷,青灯常明,穷尽心智,辛勤弘法。在涉及到惟俨“惬野情”,喜爱药山的风水奇景,李翱又写道:“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殷尧藩也写道:“拟招绿阴浮佛寺,桫椤高树结为邻”。惟俨幽居药山四十余年,有时上孤峰长啸抒怀,有时也可能到过白云山其它的山峦奇景,迷恋野趣。而殷尧藩在诗中写到药山寺门庭繁荣,众多弟子参禅礼佛,特别是那山中的桫椤树,更有一番风景。桫椤树是几千年前古生物树种,被称为活化石,民间称为神树。笔者一九八五年赴棠华乡搞民间文学普查,就听当地老人说药山的山顶有一株千年桫椤古树,受佛祖的庇佑,民国时还有人看到过,后来不知怎么就没有了。这只是个传说吗?而殷尧藩的诗中记录下了桫椤树,说明药山顶上真有千年桫椤古树,可推测惟俨特别喜爱桫椤树,视桫椤树为邻居,与弟子常登山顶,观赏遐思,枯荣论道,契悟禅要,都是对药山风水“野情”的痴迷等等。我们从李翱、殷尧藩等几位诗人的诗句中不难看出,惟俨来药山建寺修禅的主要原因,正是看中了药山独有的好风水啊!从此,药山也与药山寺、惟俨禅师一样,出了大名,成了一座名山,在中国禅宗历史上也名传遐迩。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