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禅是中国佛教特有的生活、修行方式。农禅之于出家人,它既可以通过自耕自足来保证食物来源,又在农耕中感悟、实践诸禅法。“农禅并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等说法由此而来。传统的寺院,经过十几个世纪的洗礼与锤炼,仍然保持着相当的活力。作为禅宗祖庭,百废待兴的药山寺在农禅的道路上步步前行。
2013年明影法师住持药山寺以来,在恢复药山寺祖庭的同时把推动农禅“福田”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来进行。其先后流转了三百多亩土地,以传统耕作方式在这片土地上种植大米,中药材。而这,就是佛家所说的“广种福田 ”。
行走在田埂之上,明影法师指着待熟的稻穗说道:“药山福田,福田、福人、福自己。”
福田米的生产过程是通过流转土地,居士管理、组织农民和义工劳动的方式来进行的,疏通社会流通渠道。福田米的生产过程中,请农业专家规划、选种,采取传统的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的方式,冬季种植紫云英、农家堆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只种一季稻给土地休养的时间,人工除草,使用酵素肥株防虫改善土壤,。福田米的种植是坚决不使用农药、化肥和杀虫剂等有害土地和受众健康的农用产品。
在福田米的种植过程中,传统绿色的理念无不渗透到各个环节。同时我们积极组织当地农民和义工居士参与其中,让他们也感受到禅修在农种方面的感受和运用。我们期望通过我们这种诚实耕种、平等对待的方式,为我们的社会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福田米在去年已经走过其第一个年头。总结第一年的“福田米“种植情况,明影法师说道:“负责种植的农民大爷觉得,这地花了这么多力气,庄稼还长得不壮,没有成就感。我就说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不追求产量,这地没有用化肥,就是成就感,虫子吃就吃呗,虫子吃剩下的我们再吃。我们愿意赔钱养土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明影法师,处处体现着现代社会的精神,“我们搞生态农业,能赚钱当然更好,这是很健康的钱,可以用来培养人才和支持寺院建设。“
结合现代社会特点,明影法师如是说:“这是一个商业社会,如果不以商业模式和社会对接,就对接不了。如果我们只是赠送种的粮食,就只能送熟客,进不了主流的商业渠道。商业模式没问题,商业模式严谨、高效、制度化,是进步的,利欲熏心才是问题。我们现在发展的是非商业目的的、以奉献精神为主体的商业模式,是用佛教思想指导我们利益社会,利益土地,利益后人,是一种新型的事业观。”
三个“利益”的理解
利益土地
尊重祖先,把他们种植了几千年的土地合理妥善的使用;关爱后人,负责任的把土地交给后代。
利益他人
把原来离开农田的农民请回来,保留传统农耕知识和技巧,提高农民收入。引入未参加过农耕劳作的城市人群,以禅修的方式,感受自然的赋予,付出的喜悦,收获的欢欣。以在传统方式下生产出来的绿色产品结缘,让更多的人享受这样的农产品。把这样一种生产过程中的所凝聚的精神,通过共同种植的过程,产品流通和消费的工程传递到更广阔的空间中去。
利益自己
通过简单平静真实的劳动,学习生活过程,感悟生活的真谛,锻炼人勤劳、惜福的观念,更是一种体会“禅”的具体时间劳动,充分体现生活禅的实践意义。
写在最后
正是贯彻着这么一个理念,在整个农作过程中,没有使用化肥的土地不会板结,依然是具有生命力的;附近的农民出租土地,帮助维护农田,可以获得收入;人们可以吃放心的大米,农民可以继续衣食无忧,土地也可以继续保持生命力;让水稻以近乎自然的方式生长,也是对它的尊重。这是药山寺一件功德圆满的事,是佛的慈悲,是对人和自然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