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北方的人大都对江南怀有无尽幻想。四季如春的绿,淅淅沥沥的雨,迎面走着,应该还能碰上一个打着油纸伞,像丁香一样的姑娘。
没来南方之前,我最盼见到的,就是绿油油的水田。因我对乡下情有独钟,对各种农作物更是充满了好奇。真难想象,居然有种作物是生长在水里的。种植的时候该是多么有趣:头上戴个斗笠,挽起两条裤腿,手持一把青苗……这插秧的幻景,不知在我脑袋里出现过多少回。
布袋和尚有首《插秧偈》,描写的正是这样的场景: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想想那画面都是极美的。
早在来药山之前,就知道这里种了大片的福田米,并有幸受人馈赠品尝过。送米的朋友说:“这米是一定要吃的,这可是我从湖南药山寺一路背回来的,带给你父母吧,外面买不到这样好的米的!”
这样的礼物最让我心动。我研究生态饮食多年,对入口的东西都极挑剔,尤其是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的米面油盐,一定要精选绿色有机品牌,为此着实花掉不少心思。
那包福田米带回家,当晚就同家人分享试吃。
清水淘洗一遍,淘米水乳白如玉,米脂含量极丰富。这米干净无杂,无需清洗再多次数,保留越多的米脂,吃起来米香越浓。
淘好的米倒入锅中,并不急着立刻去蒸,先在冷水中浸泡一小时,让每一粒米都充分吸收水分,静待生命的蜕变。
蒸约三十分钟后,锅盖掀起,一锅莹润无暇的白伴着四溢的米香映入眼帘。蒸好的米饭粒粒饱满,晶莹剔透,忍不住直接从锅里舀一勺送进嘴里,细细咀嚼,正是最原始的味道,香软微甜,本真自然。
那袋米刚刚吃完,就有机缘亲来药山。
车子驶在通往禅院的山上,开车的师兄说:“看,这遍地的稻田,全是咱们寺院种的福田米。”
我赶紧将视线移向窗外,大片大片的绿卷入眼帘,再细看,微黄的稻穗已悉数抽出,个个垂着头,暗示着丰收在即。
又见一片紫红色叶子的作物,看上去与水稻模样无异,师兄介绍说这是今年的新品种黑米,同样是人工绿色种植的,营养价值更高。
我颇为欢喜,药山真是一块福地。有正法于此滋养心灵,有好水好田滋养身体,夫复何求?
后听师父讲起种植福田米的因缘:禅宗的祖师道场,都是农禅结合。既能自给自足,又能在农耕中感悟、实践禅法。药山寺种植福田米,这既是一种修行,把生活禅的理念付诸实践;同时这种绿色种植的方式也是利益土地,利益社会,实现健康生活的机会。
难怪这米吃起来这样香甜可口,从养地、育秧到除草、驱虫,再到收割、脱壳,无处不是清净的爱心。
此时,再读布袋和尚那首《插秧偈》,又解出新寓意:“种福田”意为做善事,做了善事就能使心底清净无染,心就像插秧时见到水中天一样清澈明亮,心地清净就能修成正觉。插秧看似在步步倒退,其实是在前进。既种了福田,也净了心田,道无处不在。
心里暗暗想着,明年一定要来下田体验这插秧种植的过程,亲自种上一块福田,从中感悟生活的无限禅机。
今年的新米已全部入仓,斋堂也已品尝了新打的稻米。有位即将临盆的女居士,早早打来电话想订购今年的新米,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生后,吃的第一口食物就是药山的福田米,增福增慧。师兄们冒雨去打米,第一时间把这份信任怀着感恩之心送出去。师父也常说:“好米送好人,我们要给那些有特殊需要的护法居士都送一些福田米。”
我和住在寺院的师兄们最幸运,每日吃着祖师塔下自然纯净的米,体味生生不息的自然之美,不知不觉中,身心也越来越清净调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