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下篇

长老开示:认识自我

(未知)

禅的目标,就是引导我们怎样认识自我。我们到许多寺院的禅堂去过,禅堂的墙壁上、柱子上都写有“念佛是谁”的警语,那就是禅要认识自我的一个题目、一个要求。

不但要追问念佛的是谁,还可以无穷无尽地追寻下去:在此讲法的是谁?在此听法的又是谁?打坐的是谁?经行的是谁?吃饭的是谁?睡觉的是谁?知寒、知热、知疼、知痒、要这、要那的是谁?知道欢喜的是谁?知道痛苦的又是谁?所谓“父母未生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这是亘古及今的一大谜团、一大迷惑。禅宗就是引导我们、开示我们,来解决人生的这一大谜团、一大迷惑。

我们读了《坛经》,看到六祖自黄梅得法南归广东的途中,五祖会下有一位慧明上座追赶而至。及至追到六祖,六祖以为是来夺衣钵,就把衣钵放到石上,让他拿去。慧明走到衣钵跟前,想拎那一套衣钵,结果拎不起来。这时慧明上座发了惭愧心,就向六祖说:“我为法来,不为衣来!”六祖说:“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就请你在思想上排除一切念头,善的念头、恶的念头,一切都排除干净,在这个时候,你往内心深处好好地观照:“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慧明就在六祖这一言启发之下,找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摸着了自己的娘生鼻孔。所谓认识自我,就是这种情形,就是这种面貌,就是这种过程。

我们每一个人都坚持着我的存在,处处都在表现我的存在,处处都在宣扬和渲染我的存在。

我要穿好一点,使人看了高兴;我要吃胖一点,使人看了舒服;我要有钱,我要有房子,我要有车子,我要有一切;甚至会想到,我要拥有这个世界。一切奇想都是围绕“我”字而展开。

这个“我”是个什么“我”呢?这个“我”是一个充满了偏执的我,这个“我”是一个局限性极大的我。这个“我”不管你把他想得多大,这个“我”不管要拥有多少,他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我而已。为什么说他是小我呢?因为他有执著,有局限,没有突破执著,没有突破障碍。所以他始终是一个有限的生命,不是一个无限的生命;他始终是一个小生命, 不是一个大生命。即使我们夸海口地说一句:我的生命与宇宙同体。那还是有局限性,因为宇宙还是有局限。而且,这种海口夸出来,并不是实证;仅仅是知性上的大话而已。

修禅,就是要用禅的方法突破小我,回归大我;突破生命固有的执著,回归到没有任何局限,没有任何时空障碍的法身、法界。

用什么方法来突破呢?佛说有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唯有禅宗一法,最彻底、最迅速、最直接,是从根本上勘破自我,勘破小我,找到自己的生命本源,实现生命的飞跃。禅宗这一法,就是要我们当下斩断一切念头,所谓 “不思善,不思恶”。善恶二字,是把好的念头、坏的念头都包括在内,都不要去想它,斩断一切念头,斩断一切思维,就在那个地方找找看:我在哪里?

上次讲的无业禅师求马祖指教 “如何是祖师西来密传心印”[回顾],祖师西来就是传此无上法门,就是传“即心是佛”这个无上妙法。当我们斩断一切思维,一念不生,万虑俱息之时,如果有好消息从心灵深处突然传递出来,就好像平地一声雷一样,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世界会有一个极大的爆破、碰撞。如果机缘成熟,那就突破了小我,认识了真正的我,认识了娘生面目。

 

所以,我们大家在此禅修,一定要认识宗旨,不是泛泛而来,也不可泛泛而去,更不可泛泛度日。一定要发起精进勇猛之心,盯住这件事情不放松,找回失去已久的这颗无价珍珠,打开封存已久的无尽宝藏,那才不辜负我们做人一场,学佛一场,修行一场!

选自《真际禅话》


上篇  下篇

版权所有:中国湖南药山寺 感恩尊重知识产权
China Hunan YaoshanTemple Thanksgiving and respect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