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黄檗禅师 【唐】裴休
作者:admin
赞黄檗禅师
【唐】裴休
自从大士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
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
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花结胜因。
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
品析:裴休是中晚唐间著名的佛教居士,一度官居宰相。先于圭峰宗密大师门下,对华严宗和禅宗的造诣都高,圭峰圆
裴休与黄檗大师的相交是戏剧性的,黄檗大师生性神
有一次,他把黄檗大师迎入府衙,把自己写的佛教论文交给黄檗请教。黄檗接过手来,就放在座上,并不开阅,过一会问:“明白吗?”裴休说:“不明白。”黄檗说:“若在这上面明白,都还差不多。若是在纸笔文字上下功夫,哪里还有禅宗呢?”裴休再一次省悟,因而作了上面这首偈子来礼赞黄檗大师。下面我们再来看这首诗。
“自从大士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黄檗大师身长七尺,额头上隆起一块,状若圆珠。这两句的意思是,自从达摩大士西来,传佛心印,六传之后,再经怀让、马祖、百丈,心印如今是在黄檗大师手中。
“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黄檗大师游历既广,从福建到江西、湖南、广西、浙江。因此诗以为还到过四川。其实这个“蜀水”并非四川,而是江西高安的锦江(不是成都的锦江)。黄檗希运大师的这个“黄檗”本于福建黄檗山,后来住锡江西筠州十年,仍以老家山名命名,所以江西也有黄檗山,而且成了“正宗”。在广西宜州时,与裴休相遇,裴休为之建庙,也以黄檗命名。蜀水锦江就在江西筠州境内。所以是“挂锡十年栖蜀水”。裴度出镇洪州(南昌)迎黄檗大师住开元寺,这首诗就是在洪州开元寺所作。漳江即赣江,黄檗大师从高安乘船,出蜀水、渡赣江,故曰“浮杯今日渡漳滨”。
“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花香结胜因。”希运大师在黄檗山开法,弟子千余,其如临济义玄、睦州陈尊宿等高弟不少。佛教内称弘法的人才如龙如象,简称为“法门龙象”。这些弟子们跟随黄檗大师,真是“步步高”啊!黄檗大师辗转万里传法,处处受香花供养,处处建有法幢、结有法缘,真的是“万里香花结胜因”了。
“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裴休受到黄檗大师的启迪,明白了“法本法无法”、“无法可传,无法可得”的道理,实际上已经“得法”了。现在拟为拜黄檗大师为师,以弟子之礼事之,但大师的法,又将付何人呢?——无人可授啊!所以后来临玄大师大悟时说:“原来黄檗佛法无多子”——没有什么佛法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