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禅经 【唐】白居易
作者:admin
读禅经
【唐】白居易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品析:白居易的这一首诗,表达了对禅修的理解,也是他个人修行的成果。真的,在学佛的居士中,达到他这样成就的人并不多,因为白居易不仅对于佛的经教,对于禅修,还有净土,都是孜孜不倦,一以贯之的。加上他绝高的天分和灵气,取得这样的成就也是当然的。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首先,白居易对般若中观之学是用了功夫的,并结合禅修实践。“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是《金刚般若》的精义。不如此,哪怕你认为自己已达到“无余涅槃”了,结果却仍在“有余涅槃”之中。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对于“言下顿悟”,“得意忘言”一类的精神感受也不能躺在上面沾沾自喜,以为得计。若这样,就成了笑话,哪里达到了这样的境地呢!所以还必须“一时了”,对那个“得意”,对那个“顿悟”都要“一时了”,不然,就会成为“梦中说梦”。要知道,未悟是梦,已悟还是梦。这“两重”全都不实,都是“虚”啊!要怎样才“实”而不“虚”呢?没有这本书卖,“万法皆空”’一无实处,其中过来之后,是实是虚,只有过来人才知其中的滋味了。
“空花岂能兼得果,阳焰如何更觅鱼。”“空花”就是“梦幻泡影”,是无“果”可得的,如同在熊熊的烈火中养鱼捕鱼一样显得幼稚可笑。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禅不是一潭死水,而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地处于“摄动”之中,如同光波一样。但这样的境界和认知也必须放下,到“不禅不动”之时,真正达到“如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