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草堂宗密上人 【唐】白居易
作者:admin
赠草堂宗密上人
【唐】白居易
【唐】白居易
吾师道与佛相应,念念无为法法能。
口藏宣传十二部,心台照耀百千灯。
尽离文字非中道,长住虚空是小乘。
少有人知菩萨行,世间只是重高僧。
品析:在唐代著名的士大夫中,白居易对佛教是最为投入的了。《五灯会元》中说他是马祖弟子洛阳佛光寺如满禅师的弟子,“久参佛光得心法。”并参叩牛头宗的鸟巢禅师。其实,如果仔细研究白居易的全集,就会发现他是广参博收,不拘一派,而且晚年又归心净土。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到,他崇拜圭峰宗密大师的“禅教合一”、“宗通说通”的风范,对马祖洪州禅的认识尚不到位,且有微词。这样颂扬圭峰大师的在后来就不多见了。
“吾师道与佛相应,念念无为法法能。”这里,白居易盛赞圭峰大师之道是与佛相应的,不仅自己处于“念念无为”的空寂禅心中,又不落入死水,对佛教的八万四千法门无不精通。说空能空到底,说有则万法备,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境界啊!
“口藏宣传十二部,心台照耀百千灯。”圭峰大师之口,如同一部大藏经,可以随时向人们宣传佛教的“三藏十二部”大法。同时,圭峰大师又得到了七祖——荷泽神会禅师的真传,在“教外别传”的禅宗上也是一代祖师,弟子遍天下,如同“心台照耀百千灯”—般。
“尽离文字非中道”;这是对当时日渐兴盛的洪州禅(马祖)、石头禅、和兴盛已久的牛头禅的间接批评,立场与圭峰大师一致。这三家禅法标榜“不立文字”,不少祖师更“呵佛骂祖”,弄得虔诚的白居易,也感到受不了。所以他认为禅宗虽“不立文字”,但也“不离文字”,离开了佛的经教,就非“中道”,极易走入歧途。这也难怪,洪州石头两家的禅法太出人意外了,习惯了近千年常规佛法修习的人,一下子是难以接受的。
“长住虚空是小乘”,这又是对另一类只知坐禅,局守在四禅八定中不问世事的常规禅师的批评。通过这两条,反衬出圭峰大师在这两点上的过人之处。
“少有人知菩萨行,世间只是重高僧。”什么是“菩萨行”呢?世上的人有几个能认识和了解呢?世人看重的只是有没有神通,有没有皇封,或是否活了百多岁这样的“高僧”。高僧是僧人们行菩萨行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的外观形象,但之所以成为高僧的菩萨行这个“因”,的确是少有人知。众生重果不重因嘛。而圭峰大师呕心沥血,花了毕生的精力致使禅教合一,这样的菩萨行人们看不到,还遭致一些“落入文字”的非议,那简直是无知之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