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药山考丛诗文赏析颂古·李翱药山问道

上篇  下篇

颂古·李翱药山问道

作者:admin

李翱,唐代政坛、文坛,儒教、佛教界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主政朗州时,到药山向惟俨禅师问道所写的两首诗,引起历代文人和僧人的极大兴趣。
一、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二、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这两首诗广为传颂,成为千古绝唱。尤其是第一首中的一句“云在青天水在瓶”,妇幼能歌。而这句诗在禅林更是被历代僧人推崇。特别是到了宋代,李翱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作,关于人性学说的论文《复性论》,被作为宋代理学的根本。所以宋代官场、文坛、佛教界十分欣赏李翱的诗作,僧人纷纷作偈,借题发挥,抒胸中旨趣。我们来欣赏几首。

                          元赵孟頫书七绝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生于1043年,卒于1121年,官至丞相的宋代张无尽,有一首写道:
 
“云在青天水在瓶,眼光随指落深坑。
溪花不耐霜风苦,说甚深深海底行。”
 
张无尽(张商英)北宋蜀州(四川崇庆)新津人。字天觉,号无尽居士。从小就锐气倜傥,日诵万言。他在读《维摩经》,看到“此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后深有所感,于是归信佛法。张无尽曾说:李翱的《复性书》认为性本明净为七情惑而受昏浊,故为“制情复性”之言。如云:“人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乐、爱、恶、欲七者,皆情之所为也。情既昏,性斯溺矣,非性之过也。七情循环而交来,故性不能充也。水之滓也,其流不清。火之烟也,其光不明。非水火清明之过。沙不滓,流斯清矣。烟不郁,光斯明矣。情不作,性斯充矣。”又云:“性与情,不相无也。虽然,无性则情无所生矣。是情由性生,情不自情,因性而情。性不自性,由情而明。”  
 
一位生平记载不详,但留有公案,写有禅诗多首的长安天宁大用齐琏禅师写道:
陇西贤相登药峤,云在青霄水在瓶。
风静云消空独露,天门玉女不曾扃。
 
齐琏禅师觉得,李翱问道到药山,感悟天云瓶水,风静独露,门不闭户,如此好处所,实在足矣。
同齐连禅师一样,佛家典籍记载不详的宋代禅师北海心,他写的一首诗极自信,极有气势:
云在青天水在瓶。平生肝胆向人倾。
真金自有真金价。终不和沙卖与人。
 
好一句“真金自有真金价,终不和沙卖与人。”其信心十足,豪情干天,可谓深得禅趣。
 
宋代临济杨岐派僧龙门清远佛眼禅师的法嗣,抚州白杨法顺禅师的一首,既赞李翱,也赞船子德诚,他唱道:
 
古人问道复何言,水在瓶中云在天。
故国要归归便得,离亭云月渡头船。
 
也是生平记载不详的禅师洞山晓聦,住锡曹洞宗发源地江西洞山,留有公案、禅诗多首。他的这首诗讲到李翱身为大员,几次只身进药山问道,方得开悟,而且用诗句表达所获,实属不易:
 
制使当年问道时,单枪匹马到禅扉。
再四垂慈犹未晓,挥毫落纸更明诗。
 
宋代临济宗大师汾阳善昭禅师(947~1024),太原人,俗姓俞。深得后世佛教界推崇,被尊为禅宗后世六祖。现在研究善昭祖师的大家很多,史载,汾阳善昭禅师,少有大智,十四岁受具足戒,游历诸方,拜访71位大师,后来遍游南方,几位州郡太守邀请他在当地常住,他都婉言谢绝。他写道:
 
云在青天水在瓶,恐君妄解作惺惺。
汾阳问你幽魂听,如实神通现姓名。
 
宋代著名禅师庐山圆通仙,留禅诗数首,生平记载不详。他也觉得开悟之后,有上苍携行,红光升起,光明灿烂。于是写道:
 
云在青天水在瓶,丹霄把手共君行。
回头不觉寒更晓,一片红光海上生。
 
佛教经典中的偈,汉译为颂。内容是对佛的赞颂或对佛理的阐释。禅宗出现后,偈颂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出现了变化。在形式上,受到中国五、七言诗的影响,译成汉语的偈颂和僧人自作的偈颂多以五七言为之。在内容上,崇尚别趣、讲究“活句”,追求言外之意,以此接引学人,证理悟道。朱熹说:“今其所谓偈者,句齐字偶,了无余欠。至于所谓二十八祖所传法之所为者,则又颇协中国音韵,或用唐诗声律。”(《朱文公文集·别集》卷八《释氏论》)于是,禅门之偈遂升格为诗。

禅宗认为“自性”(佛教语,诸法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是无法言语的,有时又不得不说,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借助具体形象来暗示,意在言外——偈语诗的哲理禅趣就在这里。(注:阮先著《竹外馆文存》·卷七中节录,大众文艺出版社)

 

上篇  下篇

版权所有:中国湖南药山寺 感恩尊重知识产权
China Hunan YaoshanTemple Thanksgiving and respect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