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药山讲堂名家讲堂 药山讲堂第一讲:楼宇烈教授发表《中国品格》演讲

上篇  下篇

药山讲堂第一讲:楼宇烈教授发表《中国品格》演讲

2017 年 03 月 08 日


        享誉海内外的资深学者,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发表《中国的品格》国学演讲。本堂演讲为药山讲堂第一讲。

国学大师、佛教学者,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发表《中国的品格》国学演讲

 

享誉海内外的资深学者,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发表《中国的品格》国学演讲

“岩花涧草西林路,未见高僧只见猿。”这是一千年前唐朝诗人李商隐来到药山时看到的情形。如今的药山寺,除了如李商隐诗中所见的景色,还多了一个文化品牌——药山慈云讲堂。作为传播药山文化的窗口,药山慈云讲堂2015年于6月10日开讲,首讲嘉宾邀请了著名佛教学者、国学大师楼宇烈教授。楼教授以50年中国文化研究的底蕴,为当地群众讲述了《中国的品格》,与药山慈云讲堂的听众分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药山慈云讲堂是药山寺恢复重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文化工程,以“讲述真知灼见,传承生命智慧”为原则,从今年6月10日开始,每年将组织四次高端讲座,邀请海内外高僧大德、知名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名流来药山讲学,推动传统智慧和各科前沿知识的传播。

药山寺,位于湖南津市市棠华乡药山村,古名慈云禅寺,是湖南省重点宗教活动场所,现任住持是明影法师。药山寺始建于唐代,是唐代著名高僧惟俨禅师住錫传禅之地,是禅宗的重要祖庭,曹洞宗的法脉源头。自宋代以后,曹洞宗信众逐渐遍布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随着禅宗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其影响正在由欧洲、美洲向世界各地传播。

楼宇烈教授在药山慈云讲堂讲学

楼宇烈教授在药山慈云讲堂讲学

楼宇烈教授在药山竹林禅院与国学爱好者茶会

楼宇烈教授在药山竹林禅院与国学爱好者茶会

药山惟俨禅师住锡常有文人迁客、达官显宦来此访禅问道,如诗人李商隐、朗州刺史李翱、相国崔群、常侍温造皆从其问道,并有诗书传世。惟俨禅师是禅宗第九代祖师,驻锡药山慈云寺长达40余年,被尊称为“药山古佛”,惟俨禅师圆寂后葬于药山啸峰山腰的“化城塔”,唐文宗赐谥号“弘道大师”。清雍正十二年(1734),清世宗追封“达宗弘道禅师”。

作为药山讲堂首讲嘉宾的楼宇烈教授今年已有81岁高龄,他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京昆古琴研究所所长。撰有《王弼集校释》、《中国的品格》、《温故知新》、《中国佛教与人文精神》等著作,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等职务。

本次讲座,楼宇烈教授从国学的内涵和中国人的品格体现两个方面入手,告知听众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核心。在谈及儒释道三教的主要精神时,他说:“儒、释、道是中国文化里鼎足而立的三个支柱,三者既有不同的一面,又有相互贯通、相互影响的一面。这三种思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来支撑中国的传统文化。”最后,他和听众分享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忧患意识,他说,从古至今,不同类型的文化之间的交流在不断地进行着,互相融通是一种交流,互相冲突其实也是一种交流。交流是一种以文化作为主体、去吸取另一种文化中对自己有益的营养成分,来丰富和发展自己。正因为如此,他认为不同文化进行交流时,是不能没有主体意识的,否则就会出主而入奴,就会沦为其他文化的附庸。讲座结束后,楼教授还回答了听众的问题。来自湖南、北京、河北、湖北、广东等地近300名听众参加了本次活动。

当天下午,楼教授在明影法师的陪同下,还参观了药山竹林禅院,并与部分嘉宾在竹林禅院临湖轩茶话。

 

上篇  下篇

版权所有:中国湖南药山寺 感恩尊重知识产权
China Hunan YaoshanTemple Thanksgiving and respect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