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下篇

心经导读

(未知)

一般人到寺院首先喜欢寺院的建筑,建筑的风格和寺院的气氛。一方面是有人在这里修行,曾经有祖师、有圣贤,千百年来在这里主持弘扬佛法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一方面与建筑的风格多少也有点关系,建筑风格可以影响一个环境的气氛。事实上佛教的宝贵之处,真正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建筑,尽管建筑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但这不是佛法最有价值的。最有价值的是佛法的思想,佛法给我们精神的指导。经典的是释迦牟尼佛他通过无量劫的修行,在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个时空当中,我们能见的历史当中,在两千多年前,在古印度通过修行成佛。他成佛后49年说法,讲说了大小乘的各种经典。这些经典根本的宗旨并不是要建立一个思想来解释世界,尽管他对世界的解释非常的准确,非常的广博,完全超出人们理解和认识的程度,但是还不是佛法的要点,佛法的要点是引导我们每一个人能够自己修行,最后也达到和释迦牟尼佛一样的彻底的实现生命的解脱和自由的这样的境界。
 
今天是给大家介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因为上午我们的明海大和尚就在这个地方,给我们企业家研修班的学员讲的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导读》。我借他们的东风,这个活动是在夏令营期间。我们刚刚结束的第13界生活禅夏令营,7月20号到26号,我们连续举办了13届了,13年,主要的对象是在校的大学生。在这个夏令营的闭营式中有人提出来,柏林寺的生活禅是人生的加油站,这个提法很受我们老和尚的肯定,他就说我们过几个月就办一次加油站,生活禅加油站。因为我们办夏令营是因为一年一次,主要的是起一个初级的接引的这样的工作,让大家有一个接触佛法的机会,从不了解佛法,不接触寺院到能够接上头,了解佛法在说什么,能够走到寺院来。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不断的来寺院里学习,和提高自己对佛法的认识,不断的来提高修行的动力。“加油站”这个词这个明称提的很好,
 
当时就拍了板说我们要搞,一个多月的时间,第一届第一次活动就开始了。这次活动主要针对的是企业家,有20多人,这是一个高收费的活动。本来我们每一次弘法没有受过费,不管是夏令营还是其他的什么活动都是免费的,顶多交一个食宿费,也是象征性的。但是这个活动在策划和组织当中主要是有一个公司来具体的来组织的,他召人他组织人,我们只是来讲课来组织活动,当时讲的不收费,他说不收费大家不敢来,说这个时代,不要钱的活动我们敢参加吗,他们没有信心,所以就收费,而且还很高,这样才能给大家一个信心。这个活动一定是认真组织的是负责任的,两天的活动很密集,从早到晚,下个礼拜还有一次。以后常年的隔几个月就有针对我们夏令营的老营员的活动,以后大家这种活动都可以来参加。今天我们就借这种活动的东风,也借这个场地,也借上午明海师他讲《心经》的这个活动的助缘。下午我们来讨论《心经》,我来给介绍一下《心经》的要义。
 
我们现在打开《在家教徒必读经典》186页,我们先把这个经典给大家读一下,会读的跟着大家一起读,因为里面有一些基本的生字,跟字典里的发音不一样,按照佛教的传乘来发音的,否则很容易读错。先跟我一起合掌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请放掌。大家一起拿着书同声读,(心经全文)。
 
这里面有几个字,一是“般若”,这个字不是读班若,般若(be re)是译音,是梵文译过来的音。还有一个比较生疏的音是“阿(a)耨(nou)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也是译音,就是指佛的境界无上正等正觉。“菩提萨埵”是菩萨的简称,中国人喜欢简化,就这几个字比较生疏一些。
 
佛法与世间的善法和其他的宗教根本的区别是般若,般若的意思翻译过来是智慧的意思。但这个智慧又不能直接翻译成智慧,因为我们的文化里面智慧的意思是人很聪明,看问题很敏锐,抓问题核心的能力很强,但是佛教的智慧是大智慧,般若的智慧有其特殊的含义,他指的是达如的智慧,直接认识我们生命本体的智慧,认识万事万物的本源的智慧,所以不翻译成智慧,而直接用它的音译般若。通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个名字就知道它是很重要的经典,也可以说是大乘佛法的核心,也可以说是佛教一切经典最核心的思想,它是非常
 
重要的,象在南传、汉传、藏传上早晚课都颂心经,我们一天早晚两遍肯定是要颂的,非常重要,而且很多人修行就是背诵《心经》。象赵扑初老居士,他很忙,他是政协常委,又是书法家,又是中国佛教协会的会长,很多的职务特别忙,没有大量的时间来修行,他每天的修行方法就是颂《心经》,每天背上若干遍,这就是他主要的用功方法。象玄奘大师,《心经》译者就是三藏玄奘法师奉诏译,他就是唐僧,唐朝的玄奘大师他每天也是颂心经,是他主要的功课。他去印度取经的路上,一个人,当时唐朝刚建国,他上书给皇帝唐高宗,带着一批年轻的法师立志去印度留学,学习佛法。当时因为边境战乱,不安定,国家没有同意他们的申请,玄奘大师在当时已经是非常重要的大德,尽管很年轻,20多岁,但当时的影响非常大,是唐朝几大高僧之一。那些老法师,著名的高僧大德一致认为他是佛教的千里马,一定能为佛教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国家不批他,所以别人也就不努力了要求了,他不然,国家不同意他就随着逃荒的人群出了城,一个人只身前往印度。他离开了长安后国家还发通告到了边疆,请边疆镇守的将军拦住他不让他走,他一个人骑着一匹瘦马,独自的去了印度,路上穿越几百里的沙漠,那时一个人望着白骨和马粪来行进,那险境非常危险,可以说九死一生,多次昏迷过去饿昏了,也热没有水,他宁肯前进一步就是死亡也不东归一步,志向非常的坚韧。鲁迅先生曾讲,玄奘大师所代表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这和西游记里讲的唐僧完全不是一回事。站在真实的基础上来看西游记是对玄奘大师的污蔑,据说是道教的人为了讽刺佛教写的西游记,这是真实情况,然后维护佛教的人讽刺道教写了封神演义,封神榜,这是两部著名的文学作品诞生的真实背景。虽然里面有很多道理,但是是对玄奘大师的歪曲,他非常的有智慧,非常的勇敢,非常有才学,非常的谦虚。玄奘大师跟我们柏林寺有非常深的渊源,他是很小就出家,12岁,他的哥哥先出家,他去寺里玩,他也发愿出家。当时的出家情况国家控制的很严,因为宗教佛教他代表了一个国家的道德水准,他是道德的基础,所以在古代对出家人的要求非常高的,要经过严格的考试,能够背诵四部经典,才有资格出家,背诵过了还要等国家特批的名额,经常是一个寺院一年一到二个名额,有的要出家要等十几年,象玄奘大师他出家,他和100多个人竞争只有10多个名额,他因为年龄小,虽然他很聪明但是考不过那些成年的道人,考试没有被入取,但是他的愿望很强,他就守在钦差
 
要来的衙门口,因为皇帝的钦差带了一个班子来面试,面试考试通过的这10几个名额,钦差大臣一见小孩子在门口,一下就被他奇异的相貌吸引了,一看他就是个气宇不凡的人,就问他是谁家的,他的父亲是个县令不满意时世的腐败,自己辞官在家义务的教书,他们家是时代的官宦,世代的世大夫,钦差问他等在这里做什么,他说我想出家,钦差问他你出家要干什么,他说要“远绍如来,近光遗法”,这八个字掷地有声,就是要继承释迦牟尼佛的衣钵继承他的佛法,要光大现在的佛法,一个12岁的小孩子有这样的志向,一下就把钦差打动了,他就跟其他的几位大臣一起来商量讨论很长时间。钦差据理力争,认为虽然他现在考试成绩不是很好,但是他的骨相非凡。功课他可以继续学,但是他的气质是学不来的,认为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佛教重要的栋梁,只怕我们没有机会等到他弘扬佛法的时候,一定就老的不行了,他为此感到很伤感。这样他就被破格的吸收为出家人。他确实很出色,一年后他就能讲经,他十三岁讲经比当时成年的法师讲的还要出色,这是玄奘大师的事迹。当时隋朝战乱他和哥哥一起到四川躲避战火,在那里广泛参学,很快就有了影响。等到唐朝的天下稳定了后他就北上,先到了柏林寺,当时的柏林寺叫观音院,他在这里跟一位叫道深的法师学习《诚实论》。《诚实论》是小乘论点里面阐述空中的思想的一部很重要的论。他跟道深法师学习《诚实论》,在这里学了三到八个月的时间,这个历史记载不一样。这边他学成以后他自己到了长安,在长安准备了几年后,只身去了印度,到了印度留学了17年,在印度达到了大、小乘佛法公认的最高境界,当时是印度的四大高僧之一。当时的国王礼请他做国师,他毅然的决定回来,因为他把佛法带后来是他的志向。所以玄奘大师是中国佛教的里程碑,代表中国佛教已经完全吸收了印度佛教精神内涵,已经达到了和印度佛教一样高的境界,从这后禅宗广泛发展,中国佛教就开始走自己的路子,以后中国人能够适应灵活的发展。玄奘大师在去印度的路上非常的危险,经常遇到如强盗和精怪的扰乱,他就念观音菩萨,几百里的沙漠经常有成千上万的鬼魂围着他转,现在的人认为那是海市蜃楼,事实上鬼魂是有的,成千上万的他也很恐惧,空中有人告诉他“勿怖”,他就念“观世音菩萨”,很多消失了,但还有一些一直跟着他,他就念《心经》,一念心经就消失了,所以每次一遇到危及生命的困难他就颂心经,一般诵49遍,诵完后一切问题都能解决。所以《心经》的力量很不可思
 
议。玄奘大师他诵的《心经》是一个梵文版《心经》,是他在四川学习的时候,一个病了的师父在路上浑身是疮没有人管,他把师父背到自己的寮房,给他找大夫治病,擦洗他的病疮,这个出家师父病愈后很感谢他就对他说,我送你一部重要的经典,这经典是三世诸佛成佛的心要,(这就是梵文本《心经》的来历),他说当你遇到危险诵这经典就能化险为夷。玄奘大师回到长安后对《心经》的译著就特别的用心。他译的《心经》最简洁,义理最准确,最受欢迎。《心经》有很多的版本,玄奘大师译的版本最流行。这是玄奘大师和《心经》的功德。
 
下面我来解释一下经题。这经题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波罗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印度人经常说波罗蜜,就是一个任务完成了实现了就是波罗蜜,就是完成了实现了的意思。般若就是大智慧,佛教的大智慧是彻底超越一切的假象,彻底认识一切的现象和真理,使我们的生命彻底的解脱,获的彻底的自由,这样的圆满的生命境界,实现了这样的心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本体,这样的经典。这是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六百卷大般若波经(因为般若波罗经有很多卷,是量最大的经典)所有般若经典的核心,同时讲的是解脱以后的生命境界的一部经典。经的意思也有几种含义,一种是经典所表达佛法义理的文字,这是最浅的层次;再一层意思是方法、是道路,经典的文字能引导我们彻底的实现生命的超越和解脱,再一层是直接诠释诸佛解脱以后的生命境界。光这个经的名字就含有非常深的佛教的道理。要讲《心经》,因为重要的佛法的道理都在里面涵盖了,我们在佛学院每天四节课要讲半年的时间,才能讲的比较细。今天我们只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不可能讲的很细,我就重点讲一句话,就是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我就重点讲这一句。事实上后面的内容也只是反复地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句话的内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如果翻译过来就是:观世音菩萨,她修行般若妙法,彻底证得、实现的时候,这时用她的无碍的智慧,清楚的在她的智慧中显现,一切的生命境界,生命现象和物质现象,都没有独立不变的自体,都是虚幻不实的,这样一切的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各种各样的烦恼,一切的苦难一切的痛苦,都解决了,彻底的止息了。

上篇  下篇

版权所有:中国湖南药山寺 感恩尊重知识产权
China Hunan YaoshanTemple Thanksgiving and respect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