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下篇

净慧法师与马来西亚 《福报》杂志社总编辑陈和锦先生的谈话

(未知)

 
 

(2002年3月29日22点30分于台湾)

 

陈和锦先生(以下简称陈):江泽民主席特别到你们禅寺去拜访,可见对你们禅寺的重视,在你们禅寺做了一些谈话,让我们马来西亚的读者来分享一下吧!

 

净慧法师(以下简称师):去年11月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先生因为在河北省视察工作,所以就到了柏林禅寺。视察的过程当中,我们寺院当然对于国家主席能够驾临佛寺,全体僧众都非常欢喜。柏林寺是一个很古老的佛教禅宗寺院,从清朝末年一直到民国期间,直至文化大革命十年,都在不断地遭到破坏。而文化大革命的末期,整个寺院就剩下一座岌岌可危的赵州禅师塔,二十几棵唐朝留下来的古柏树。

 

陈:唐朝留下来的?很古老!

 

师:其它就一无所有。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中国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的环境当中,在广大善男信女的支持下,逐步地从一片废墟当中,重建了寺院、重建了僧团,在弘扬禅宗、弘扬佛法、引导广大佛教徒过学修生活、建全僧团组织、培养佛教人才和为社会办一些慈善事业方面都做了一些工作,并且也取得教界和社会的肯定。所以在这样一个因缘之下,国家主席光临我们寺院,给我们全体僧众乃至整个佛教界,都带来了喜悦。这表现了中央政府的领导人,对佛教事业、佛教工作、佛教在今天大陆所处地位的肯定,所以我们都很欢喜。这会对我们柏林寺今后弘法利生事业带来一个新的动力,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江泽民主席在柏林寺那天呆了一个多小时,把我们寺院整个建筑都参观了,参观过程中对我们这几年的工作也给予了肯定。认为我们寺院在佛教文化的发扬、寺院管理、为社会做贡献等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都十分有意义,对当前国家提倡的以德治国会产生非常好的影响。鼓励我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的国家,要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祖国的繁荣,世界的和平,发扬我们佛教的优良传统。他在谈话的过程当中,也曾经说到他没有到中央任职以前,到上海龙华寺访问过明旸法师,在那里他说他写了八个字:"发大乘心,维护和平"。他说"这是我对佛教的一种理解、期盼",希望我们都要发大乘心,要为世界和平做出努力。

 

陈:江主席在柏林禅寺留下什么墨宝吗?

 

师:他在柏林寺签了名,也写了柏林禅寺寺名。

 

陈:这是江主席自从到上海龙华寺之后,第二次到寺院拜访吗?

 

师:应该不是。好像他调任国家主席以后,曾经访问过洛阳白马寺,在去年也就是2001年8月份也曾访问过五台山,也曾到过青海的塔尔寺,还有我们供奉佛指的地方法门寺。

 

陈:到过好多寺院喽?明旸老和尚健康如何呢?

 

师:就是维持。

 

陈:我给他作过两次访问,惋惜呀,非常惋惜!

 

师:还比较稳定,还能维持。恐怕要想恢复健康还是有些困难。

 

陈:老人家年纪大了。我知道目前你也在推动"生活禅",给我们讲一讲这个"生活禅"吧!

 

师:我知道"人间佛教"的基础最早是太虚大师,那是在民国初年,他看到世界的形势,看到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科学日益发达,社会日益进步,东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互相激荡,也是非常的激烈。在这样的一个形势下,首先提出"人生佛教",以后又把它概括为"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的思想就是说佛教不仅仅是要为自己死后来关心,或者是说他人死后给予关心,而是在这些人还存在的时候,怎么关心他。我们天天面对的都是活的、生的人,我们天天面对的是一个非常活泼、非常活跃的社会,我们佛教怎么来关怀这个社会,提升这个社会,净化这个社会。要把我们的注意力从仅仅关注死后的问题转换到更多的关心我们生前的问题。把我们关注明天的问题,更多的关注我们现实人间,实际上这种思想应该就是佛陀出世说法的本怀。因为佛陀是在人间成道,是在人间说法,他教化的对象也是人类为主。要成佛,或者说所有的菩萨要成佛,要在人间,都是在人间成佛,不是在天上成佛。佛教也强调,只有在人间的修行,才有优势。因为天上太快乐;地狱、饿鬼、畜生太痛苦。太快乐,发不起修道的心;太痛苦,他本身就是在愚痴当中、黑暗当中,也发不起求道的心。只有人间,从属地来看,它是有苦也有乐。所以佛陀们说法的时候,就鼓励人生:"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说四谛法"。"四谛法"是对人类来说的,"人间佛教"是佛教本有的意义。

 

太虚大师提倡"人间佛教",我们今天体会,实际就是要恢复佛教的本来面目,回到佛陀出世度众生的本怀。他提出"人间佛教"的思想,理论非常的宏伟,提了许多非常积极的理念,可惜他老人家未能长久住世,他老人家所处的那个时代,也有许多不利的因缘。在他一身的奋斗当中,未能真正落实他的"人间佛教"理念,经过一个时代的变化,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发展,今天我们重新来继承太虚大师关于"人间佛教"的理念,这也是我们弘法利生当中应有的使命。

 

"人间佛教"的理念怎么去落实?当然有很多的方法,要有很多的实践,很多具体的操作。如我提出的"生活禅",实际是想从禅宗的角度,从实践的角度,从修行的角度,来落实"人间佛教"的理念。"生活禅"是我们修行应有的理念,也是修行真正能够得到落实的最好的方法。我们人生整个的过程,不管你是从事任何的活动,都可以把它包括在生活的范围之内。生活在我们今天的意义上来讲,有物质生活,有精神生活。大的分类之下,种种具体的分类。如果我们在物质生活上,在精神生活上,都能够落实禅的精神,那就能够提高我们生活的品位,就能够净化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生活。

 

禅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呢?我想禅的真正的精神,它也没有离开佛教的根本精神。佛教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有大智慧、大慈悲。我们有了大智慧,我们的自我才能不断地超越,不断地进化,最后达到成佛的目标。我们有大慈悲,才能够关怀人生,关爱社会,才能达到一种自他和谐。自他和谐包括的范围是广义的,包括个人与家庭社会,也包括人际之间的关系,国家之间的关系。整个人类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都要在慈悲精神的指导下,具有包容的精神,和谐的精神,我们这个社会才能真正和平,真正地达到所谓的"人间净土"。人间的净土我想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丰富,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的圆满。我们如果只是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没有精神生活的圆满,那永远是一个痛苦的生活,不是一种和谐的生活。所以我提出这个"生活禅",就有一个宗旨。生活禅的宗旨就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八个字把佛教的慈悲与智慧的精神全部包括进去,这八个字看起来很简单,实质上它是佛教智慧与慈悲的一种比较现代化的诠释,比较能够适应我们今天人们语言环境的诠释。不管是有佛教信仰的人,还是没有佛教信仰的人,人生需要觉悟,需要奉献,这个共识是很容易达成的。没有那个人说我不需要觉悟,不需要奉献。所以我提出这个口号以后,教内教外的人都比较认同,都比较赞赏,这就是"生活禅"的宗旨。

 

"生活禅"怎么修?当然也不可能说得那么具体,就是要在生活中修行,修行中生活,就是要生活禅、禅生活。为了落实"生活禅"的理念,落实"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宗旨,我们从一九九三年开始举办"生活禅夏令营",已经办了九届了,今年是第十届。准备在七月份举办第十届生活禅夏令营。

 

陈:反映如何呢?

 

师:反映很好。

 

陈:大约有多少人?

 

师:二三百人。

 

陈:是什么人比较多呢?

 

师:收十八岁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包括有佛教信仰的、无佛教信仰的,大部分是对佛教有兴趣,并没有正式建立信仰。这个夏令营参加七天的活动,七天中也请一些法师做一些讲演,也有一些禅修活动。打坐当然有一部分,有些年轻人,七天都打坐他坐不下来。

 

陈:住在庙里吗?

 

师:是住在庙里,而且七天是免费的,不过每年都有人赞助。这个活动应该说已经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受到社会和佛教界的认同与肯定。讲演是一些法师与居士进行讲,我都要亲自参加。

 

陈:影响最大的是那些方面呢?会不会通过这些活动使一些人成为僧团中一分子呢?

 

师:这种情况也有。因为参加了"生活禅",皈依了佛教,然后参与到教团的一些文化工作、慈善工作,甚至也有一部分人到僧团里边来。所以柏林寺这个僧团年轻人多,现在有一百四十多人,具有大专文化的占将近百分之三十。

 

陈:那么想请问长老,"禅寺"嘛,"赵州茶"、"喝茶去"嘛,现在公案是否还很重要呢?传统不是要参公案嘛,参话头嘛,对现在人来说是比较困难一些吧?

 

师:对于参公案,有一部分人还是很喜欢。比如说赵州和尚的"狗子无佛性"公案,"无"字公案,他们并不感到这就是与我们无缘的一件事情。"无"字公案只要能够提得起来的话,对于扫除我们心头的妄念,对于我们当下的安身立命,还是非常有力量的。当然就我目前所教的禅法来说,在僧众打"禅七"的时候,一共打三个"禅七",僧众是要求参公案。在办夏令营的时候,还是希望他们暂时不参公案,从"次第禅"开始。"次第禅"我主要教观呼吸。

 

陈:对那些有根基的人参话头。参公案有它的必要性?

 

师:有参的必要。从观呼吸入门。

 

陈:请再给我们谈一些"觉性"吧。我们到底怎么样才能开悟啊?有什么样的经验啊?

 

师:从历史上禅师的作风来看、经验来看,往往讲到最高深的这一块,就不讲。"无法向人说,将心与汝安",因为这个无法向人说,高深这一块是没有言说的。有言说的就是"俗谛","真谛"是无言说的。《维摩经》上面也指出这种精神。开悟的境界是不可描述的,是要我们自己亲自直接体验。开悟的境界从他的受用经验的角度来看,是不共的。不共法,不是一个共法,不能描述出来。比如说我现在喝一口热茶,我说了半天,你口里还是没有茶的味道,温暖的感觉。虽然如此,但是开悟与不开悟,真悟与假悟,证悟与解悟,还是感受得出来。与修行上有受用的人、有经验的人在一起谈话的时候,你自己可能会有感受,和一般的人谈话,感受肯定有不同。这就是佛法在不共法上面,它就不是语言的交流,是心灵的交流,是凭一种直觉、感受,很微妙。在自己来说,悟还是没有悟,也要有人来印证。在没有人来印证的情况下,自己也可以找经典,自己来印证。还可以从生活中,从境界中来考验自己。一事当前,你是什么心态,你是一个世俗的心态,烦恼的心态,自私的心态,还是一种"无住"的心态。

 

陈:"无住"?

 

师:对,"无住"。无住的心态,这个很重要。《金刚经》上讲,要"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时刻刻把握这个无住的心态,尽管你没有开悟,你也会慢慢走向那种悟的体验。

 

陈:是否说一开悟,这个人就整个不一样了?

 

师:开悟以后,最根本的就是所谓打通"无明"嘛,打破"黑漆筒"嘛!人生从心态到观念来了一个质的飞跃,来了一次突破,来了一次翻天覆地的改变。

 

陈:开悟的时候,回到世俗之中,会怎样呢?

 

师: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陈:所谓"悟后起修"呢?

 

师:悟后起修也是用一种无住的心态去体验生活。保持一个无住的心态,实际就是修,不是有形修,叫"保任"嘛,修而无修,无修而修。修而无修,也是在修的过程当中,又不着相,又不是有心去做,而一切都是自自然然,本来现成。

 

陈:这是一般修行人所渴望的一个境界。如根据长老所说不可说的话,一般人就是说有个名师难访嘛,那么就会有很多那些,我们就没有办法印证了。

 

师:所以我们不管是面对什么样的师傅,面对什么样的法门,有时候智慧不够,经验不够,不能够去判断它,怎么办呢?只有求教佛经,求教祖师的语录。这样我们就会少走弯路,就会少一些盲目性,多具备一些智慧。

 

陈:就是盲修瞎练喽!

 

师:你学佛几年了?(师伸二指,意二十年)

 

陈:学佛十几年了。

 

师:你有没有二十年?

 

陈:不到吧!没有成绩啊!

 

师:你没有学佛十年二十年,你的问题问不出来。

 

陈:我们都是"文字障"。

 

师:文字需要。

 

陈:学习不够,用功不够。阿弥陀佛!所以要向长老请法。长老您在弘扬禅法之外,也同时弘扬其他法门呀?

 

师:其它法门我们也兼顾。因为现在净土法门修行的人很多,所以我们寺院有禅堂,也有念佛堂。念佛堂就是有一些老人愿意念佛,给他提供一个环境。

 

陈:那您推崇药师法门吗?

 

师:也有。药师法门就是每年拜药师忏,正月初九到十五这个期间。

 

陈:我看过吴信如。

 

师:《吴信如十法》。

 

陈:到你那边去啦?

 

师:讲《药师经》。

 

陈:我看过他的著作。我也看过长老到法国去了,《华都……》。

 

师:《华都法雨》

 

陈:一年之前,拿到一个流通本。

 

师:是嘛,那是不是马来西亚出版的?

 

陈:马来西亚翻印的。

 

师:有一个居士?

 

陈:我不晓得是居士还是法师。

 

师:"云书佛堂"吧!"云书讲堂"还是"云书佛堂"?"云书讲堂"的一位法师。

 

陈:看了很欢喜。长老也出版《禅》杂志?

 

师:对。

 

陈:是月刊吗?

 

师:双月刊。

 

陈:啊,跟我们一样。

 

师:三十二开本。

 

陈:我们这个(指《福报》)是通俗性的。请长老再谈一下目前中国佛教界的状况好嘛?

 

师:目前中国佛教界很有朝气,年轻一代,三十岁、四十岁左右的年轻法师不断地走上了弘法利生、管理寺院、主持教务等重要的岗位,都做得很出色,这是从佛教内部来看。另外从政府这方面,对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做得很好,大家都知道去年十二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一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这个会议上,领导人做了长篇讲话,再一次明确了需要认真地落实宗教政策,提出了要宗教和社会主义相适应,要能够"与时俱进"。这都为宗教(包括佛教在内)发展前进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目前中国佛教界尽管也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说僧才不够,经济力量比较薄弱,但是从总的形势来讲,还是一个发展的形势,发展的势头。佛教的学校,佛学院有三十几所。佛教的刊物也有三十几个,而且比较高质量的佛学论文、研究成果正在不断地出现,是大陆佛教一种新的气象。信仰佛教的人,从年龄结构来讲,不断地向低龄化转移,再不尽是老头、老太太在念佛。从文化水平来讲呢,也在不断向高学历的人群发展。

 

很多大学生信佛出家,给教团增添了新的血液、活力。在佛教中,现在比较前沿的一些技术手段,寺院都在利用,寺院有自己的网站,在网上弘法,这现在也是比较时髦的事。(陈看师名片)我这上面没有网址,我们寺院也有一个网站。

 

陈:请长老再给我们稍微谈一谈您的出家修行的背景好嘛?

 

师:你能从《华都法雨》上了解到,那上面有一篇专门介绍的小的资料。

 

陈:长老关于这一次舍利子的谈话,您上午也谈了,我就不敢再劳累您了。长老没到过马来西亚?

 

师:没有,新加坡去过。

 

陈:长老要来普照。

 

师:好啊。

 

陈:我给长老拍一个照片。

 

(柏树子根据录像整理)


上篇  下篇

版权所有:中国湖南药山寺 感恩尊重知识产权
China Hunan YaoshanTemple Thanksgiving and respect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